在智能穿戴設備市場突破千億規模的產業變局中,海南智能穿戴科技有限公司(EonWear Tech)以“健康生態革新者”的姿態破繭而出。在這個氣候舒適的五一假期,編者約見并拜訪了該公司創始人陳峰先生,深入探討產業和企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創始人陳峰談起創業初心時,指尖不自覺地摩挲著桌上的智能瘦身儀原型機:“2017年看到中國肥胖人口數據時,我和團隊的合作伙伴就意識到,科技應該為健康焦慮提供更智慧的解決方案。”
一、從健康監測到健康干預:構建閉環生態
“傳統穿戴設備僅記錄步數、心率,真正的智能穿戴設備不應止步于數據監測,而要形成從感知到干預的閉環。”陳峰在采訪中強調。EonWear Tech公司自主研發的KERRS智能瘦身儀,首次將tDCS技術應用于消費級健康設備。這種將腦科學原理轉化為消費級產品的創新,讓用戶在20分鐘日常佩戴中實現食欲調控,成功破解“自控力困境”這一減肥領域的世紀難題。
在訪談中,陳峰向編者展示了三件特殊展品:第一代智能手環,老式腦電波監測儀以及最新搭載神經調控模塊的KERRS智能瘦身儀。“這三個設備濃縮了健康科技的三次躍遷——從被動監測到主動干預,從肢體數據到大腦信號,從孤立設備到生態系統。”
二、破局者思維:重新定義智能穿戴
“健康+智能+便捷,硬件+算法+服務的生態化思維,是我們公司進入可穿戴設備行業的著眼點,智能可穿戴設備不僅是一種硬件設備,它是將各項功能輕便化,通過軟件支持以及數據交互、云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我們將日常使用場景與健康應用場景相結合,致力于打造新一代便攜式的健康智能穿戴產品,”陳峰介紹道。
編者翻看著桌面上擺放著的用戶試驗報告,扉頁手寫著:“科技的溫度在于理解人性的弱點。”這種理念貫穿產品研發全程:從19檔強度調節滿足個體差異需求,到小程序端體重曲線可視化設計,處處體現對用戶體驗的極致考量。他特別強調:"我們不做替代意志力的‘魔盒’,而是通過神經調節幫助用戶重建健康飲食的本能。"
面對編者關于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提問,陳峰從三個維度對編者詳細講解了公司的技術優勢及展示了企業的技術藍圖:
1. 硬件維度
? 全球首款集成tDCS模塊的可穿戴設備,刺激強度精準至0.1mA
? 突破性柔性電路設計,將傳統經顱電刺激設備體積縮小至厘米級
? 19檔神經調控模式,適配從BMI超標者到暴食癥患者的多元需求
2. 算法維度
? 合作建立“神經調控-代謝反應”研究數據庫,將覆蓋數萬至數十萬組臨床數據
? 團隊開發的多模態算法,誤差率降低67%
3. 場景維度
? 未來穿戴設備將突破生理健康監測,向心理健康、認知強化等領域延伸
? 著力于針對壓力、情緒、睡眠、肥胖、專注力、記憶力、成癮性戒斷等模塊進行研究,并將這些解決方案集成至更加便捷的可穿戴產品之上
三、企業愿景:讓科技回歸人性溫度
“讓智能科技提升每個人的幸福感,成為令人信賴和尊重的科技企業”是陳峰反復提及的企業愿景。在陳峰的手機里,很多用戶的反饋被裝訂成“人性之書”。“有位用戶寫道:‘這個設備讓我找回了控制生活的勇氣’。這比任何商業數據都珍貴。”他特別強調技術應用的邊界:精準干預≠意志替代,設備僅提供“神經助推”,最終決策權保留給用戶。科技應該像空氣般自然存在,而不是冷冰冰的‘健康判官’”陳峰如是說。對于后來者,他給出更落地的建議:建立“醫學-工程-心理”三角驗證體系,避免陷入技術本位主義。
四、創業者精神:不認命、不認輸、不放棄
在談及目前的創業環境,陳峰也透露心聲,向編者講述了企業曾經遇到的和目前面臨的困境:“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新的品牌,總是要面對來自廣大用戶的質疑,再者市場已經被那些無良的商家玩壞了,大多數人被當成韭菜割了一波又一波。要怎么重塑用戶的信任,是我們面臨的最大難題。另一個是近年來商業模式的快速變化,選擇什么樣的商業模式,這么多年我們也一直在摸索和嘗試,在這過程中我們經歷過被騙,經歷過失敗,損失了金錢,最為嚴重的是耽誤了我們的時間。但這些外在的挑戰我個人覺得還不是最大的問題,面對身邊親人、朋友,諸多人的不看好,并勸我放棄,沒人支持,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也常常自我懷疑,讓我承受著精神上巨大的壓力,曾一度失眠到安眠藥都產生不了效果。但我暗暗告訴我自己,不認命、不認輸、不放棄。這件事是可以當成一輩子的事業去做。即便最后失敗了,人這一生,勇敢的去嘗試,最起碼在以后面對我的內心時,敢跟自己說,這輩子我不后悔。”
在訪談最后,陳峰給編者看了他發過的一條朋友圈: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汪國真《熱愛生命》